马传忠每天都把自己的出租车擦得干干净净
大学生做起了出租车司机,这在省城还比较少见。在马传忠开出租车的半年时间里,他听到乘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最不像的哥的的哥。"
11月的一天,记者在一次采访途中偶遇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出租车司机。在几次求职和自主创业不如意后,马传忠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出租车运营这一窗口行业。对于自己择业观念的转变,马传忠坦言"并不感到意外"。
“乘客说我不像的哥”
一身整洁的西服穿在身上,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挂在脸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形象让人很难与“的哥”联系起来。他叫马传忠。
11月17日一早,马传忠走出租住的房子,步行到夜班司机住处接过出租车,开始了平常的一天。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马传忠将在出租车上度过12个小时。
马传忠,27岁,商河县人。2003年从MK体育·官方网站,MK中国官方门户会计学专业毕业,半年前开始做起了出租车司机。
记者坐上马传忠的出租车,和他边走边聊,路上他还在不停地揽客,因为如果跑上十几公里还不拉客人,本钱就保不住了。
“你的形象让人很难想到你是的哥。”听到记者此言,马传忠顿时笑了:“ 在你之前,我不知道听到多少乘客说出这样的话。”
大学毕业饱尝求职艰辛
“为什么大学毕业后会做出租车司机?”对于这样的疑问,马传忠表示不止听了一遍,他总是回答:“说来话长!”
2003年,马传忠刚刚大学毕业,当时他的父亲在老家的一个基层行政单位给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却被他拒绝了。“刚毕业那会儿,可以说是心高气傲,根本没想过上了大学还要回老家参加工作。”
之后,马传忠先是到省城科技市场做起了电脑销售,但干了不到三个月,由于经验不足只得辞职。随后他又到一家塑钢门窗厂学电焊,做电工。在那近两年的时间里,马传忠的聪明劲儿深得老板喜欢,工资也不断上涨。老板说:“ 你是我这个厂子里的唯一一个大学生。”
说起以前的求职经历,马传忠一边说“不复杂”,一边又说“求职不容易”。“刚毕业时我也想过找一个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太难了。”马传忠说,现在他的大学同学做会计工作的人也不是很多,而且由于会计需要耐心和细心,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多数会优先考虑女生。
自主创业失败做起的哥
马传忠总是不安于现状。在做电工的那段时间里,马传忠认识了后来一起自主创业的朋友。从工厂辞职后,马传忠东凑西借弄到一万元,作为初期创业资本,远赴江苏省淮安市。马传忠和同去的朋友融资以后,主要负责工厂的行政管理和人员培训,当地一位商人出大头。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双方因为合作存在问题,马传忠回到了济南。
回到济南之后,马传忠又做起了电脑销售,后来因待遇不理想干起了出租车。“做出租车司机,我是经过充分考虑才做出的决定,租车费、油费等费用我算得很明白。”
告别了自主创业时的闯荡和做市场营销的颠簸,马传忠的言谈中透露着轻松。
要有“窗口人”的样子
马传忠驾车行至西外环附近时,一家三口在路边招手,他靠边停下。推开车门,马传忠先是逗了一下孩子。等乘客落座,他语气柔和地问:“先生,您要去哪里?”
马传忠这样的规范动作让许多乘客称道。就在记者坐在马传忠的车里对他进行采访时,坐在前排的顾客明白了用意,说了一句:“你的车里干净,人也文静,窗口行业需要这个样子。”
送走乘客,马传忠向记者念起了自己的“的哥”经。“做的哥首先要驾驶技术好,再者就是要掌握好基本的礼仪,比如微笑问声‘好’,行李重了搭把手,乘客心里会很舒服。出租车毕竟是窗口行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乘车没有舒适的环境,也不行啊!”
马传忠坦言,起初要当的哥的时候,父母非常反对,认为一是安全性不高,二是觉得委屈自己了。“现在我虽然辛苦点,但窗口行业毕竟还是要有人干的。”
记者感言
“大学生的哥”发出的信号
记者和马传忠初次相识是在11月16日,记者采访回单位的途中,搭乘了他的出租车。他当时的举止让记者印象深刻,也正是因此多聊了几句,聊出了“意外收获”。
大学生干个体户、大学生当村官……近年来,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在一直提倡转变择业观念,但是放下书生架子总是有点难。马传忠在经历一系列的求职坎坷之后,也做出了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举动。
窗口行业作为一张“名片”,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标志,“擦亮城市窗口,提升行业形象”就显得尤为迫切。而要让“窗口”更亮,首要的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马传忠“转而行之”的做法未必不是好事。
(记者 董钊)
新浪网:最不像的哥的的哥
腾讯网:大学生毕业求职尝艰辛 创业失败开出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