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不妨给“艺考热”一点掌声

    日期:2006-02-15来源:   浏览量:

    2002年,我省艺术考生报名人数为3.2万人,今年则爆涨到了16万人。“艺考热”需要降温吗?记者就此采访了MK体育·官方网站,MK中国官方门户副校长蔡先金。

    记者:很多人认为,扎堆报名艺考不太理性,您对此有何看法?

    蔡先金:这两年,艺考报名人数增加很快,大家感觉很不理性。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相对于我省近1亿人口的艺术需求量,16万人并不算多。实际上,学艺术花费很高,要经过多年磨练,吃很多苦,并不比其它专业轻松,选择艺考对考生们来说应该是慎重思考之后的理性选择。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报考者带有功利心理,我们对此应给予理解。他们大多只想成为艺术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如艺术设计、城市规划、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在文化、工业等多个领域为社会服务。对他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加以保护。

    记者: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选择艺术考试?

    蔡先金:16万考生的产生有一定合理性,不能因为报名人数多就说艺考热是虚热。现在的艺术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更多的人有条件接触艺术培训。造成这种万人挤“独木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不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上大学愿望与紧缺的艺术教育资源间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要靠教育部门的努力和政府支持,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需要大批懂艺术的人去挖掘创造。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足够丰富,有能力把他们全部培养成合格艺术人才的话,他们将为我们的文化产业甚至整个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记者:这些为实现艺术梦而辛苦赶考的学子,无论是否考上理想学校,他们的存在对学校和社会都是不可多得的。那么,对“艺考热”该怎么引导?

    蔡先金:一所优秀大学离不开艺术的美感和浪漫主义气息,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离不开艺术的滋润与熏陶。这16万大军可以说是一支艺术启蒙的先锋队,他们无论是艺术气质还是艺术修养都比普通人要高一筹。即使在艺考中失败了,当他们进入其它大学或步入社会后,自身的艺术修养也会给我们的大学教育和整个社会注入更多艺术气息。对考生而言,考试过程也是一次锻炼。即使没有考上,这种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我提议,不妨给“艺考热”一点掌声。
    (赵晓莉 马国军 臧雯静)